400-998-1531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学校动态> 动态详情> 动态详情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发布:北京理工国际教育集团 时间:2014-12-30 11:42:45.0 点击:487

  1.专业教师短缺
  由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加之国内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而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高校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新兴学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显得十分紧张,许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边教边学”,功底不够;由于师资严重缺乏,许多高校应届毕业生也立即被安排教学任务,有的高校则从兄弟院校外聘教师晚上上课,还有的学校从企业聘请没有教学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担任任课教师。教师的短缺,势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的教学完全不同于理论性学科,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教学对象的理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人才目标应该是企业决策层面的总裁和人力资源总监和大量能够熟练从事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技术事务,即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需求预测、人员招聘管理、员工培训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须要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条件限制,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性、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的单向沟通;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教师单调的“满堂灌”,学生只有“上课时抄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试后则几乎全部忘记。
  3.案例教学有待于加强
  案例教学方法是管理类专业教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优秀的、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高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土化案例少且针对性差。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案例来自国外企业,本国企业案例少,原因是受高校科研政策导向的影响,教师开发案例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一些高校案例开发不算科研成果,因而教师没有案例开发积极性,往往只由教师个人搜集、自己使用,无法共享。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不愿向外部研究人员全面介绍内部真实情况,只提供企业的成功经验,而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则避而不谈。由此导致学生只知道理想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状态,而不能了解企业实质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教师实践经验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案例分析仍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等概括性知识阐释的层面上,不能有效组织、策划案例教学和营造案例讨论的氛围。(3)学生对企业现状了解太少。许多高校不太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学实习机会太少,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案例讨论时只能纸上谈兵,难以举一反三、激发学生思想火花,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上一篇:对高校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在北京哪个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比较好?